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 茶语人生 > 茶语人生

中国茶界,呼唤品牌

上传时间:2019-05-23 浏览量:27405

       多年来,中国的茶叶经营、茶叶生产、茶馆经营一直处于群魔无首的状况,就茶叶市场来说,它一直被形象地比喻为“有姓无名”。有姓,是指茶叶有品种,如乌龙、毛峰、龙井等;无名,是指茶叶缺少自己的品牌。
  我国茶叶产量约占世界的1/4,出口量约占世界茶叶贸易总量的1/6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,2005年,我国茶叶产量为94万吨,位居世界第一;2006年,我国茶叶产量102万吨,继续保持世界第一。业内人士估计,2007年我国茶叶产量应继续走高,总量约达110万吨。品牌打造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,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。全国加工茶叶的茶厂多达六七万家,全国的茶馆也是六万至七万家。但有注册商标的茶厂不过1000家左右,有注册商标的茶馆据抽样调查更是不足1%,也就是说,全国有注册商标的茶馆不会超过70家。
  据国内权威部门统计,2007年度全国茶叶百强企业总销售额为138亿元人民币,前10名的销售总额为54亿元人民币。而英国仅仅一个红茶品牌———立顿,其每年的销售额就达30多亿美元,相当于2007年我国毛茶总产值300亿元的60%以上。在茶馆行业,除了有一家茶馆加盟品牌拥有五百多家茶馆加盟店以外,排在其后面的茶馆品牌拥有分店、连锁店、加盟店最多没有超过三十家的。在茶馆业品牌一枝独秀的背后,是大多数茶馆品牌普遍缺失品牌战略意识和推广扩张的实力。
  造成我国茶叶市场、茶馆行业名牌缺失的原因很多。
  在茶叶加工和经营方面,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:一是茶叶标准不健全。茶农、经销商一直没有形成公认的制作标准,品质无法控制,造成茶产业一盘散沙,茶农和经销商在各自领域内长期“混战”,形成恶性循环,品牌建设无从谈起。二是商家短期行为严重。同其他产业曾经出现的市场状况一样,茶产业的竞争已演变为越来越激烈的“价格战”,一些厂家为了眼前的生存危机,甚至不惜掺杂使假,结果只能是加剧行业危机。三是行业协会对茶产业缺乏推动力。如在东南沿海的一些茶叶消费大省,各地都有诸如茶叶协会、茶文化研究会等行业组织,但因为行业组织缺乏整合,所以难以形成合力,往往是“各吹各的号,各唱各的调”,尽管开展的工作大同小异,但对行业品牌建设未能发挥应有的潜力。一个西湖龙井就存在300多个品牌的现象并非个例。
  在茶馆行业,品牌缺失的主要原因,一是茶馆茶叶品种不稳定、不规范,造成老茶客口味不稳定,不利于培育忠实消费群体;二是茶馆品牌连锁、加盟意识薄弱,单打独斗的茶馆,无法创造在规模经营下的成本优势和利润优势;三是茶馆经营模式不能适应消费者文化或精神需求,多数茶馆处于文化内涵低水平徘徊、服务水准低水平徘徊、茶叶品质低水平徘徊。
  茶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国饮,而且与咖啡、可可一起,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。为品牌计,必须加快推动茶叶资源整合。政府应在制定和完善行业长远发展规划的基础上,引导和推动茶叶企业、行业组织、茶农等多种力量形成合力,把分散的茶叶资源、茶叶企业和茶叶品牌、茶馆品牌加以改造提升,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航母和茶叶名牌。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的立顿、新巴克和麦当劳。

   来源:中国茶城网